SSD / 固態硬碟
-
Intel SSD 535 M.2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資優生!
Intel於2015年第二季發表了535系列的主流級SSD,結合了品質、效能,以及低功耗等優勢。小巧尺寸、卓越效能、高效省電、16奈米技術,這就是Intel SSD 535系列所要為消費者與嵌入式市場所帶來的全新儲存快感。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則是Intel SSD 535 M.2 240GB。 Intel SSD 535系列,有分成2.5吋SATA 6Gb/s版本與M.2 2280版本。總共提供了56GB、120GB、180GB、240GB、360GB與480GB版本,官方標示循序128K讀取與寫入速度,分別高達540MB/s與480~490MB/s,而隨機4KB讀取與寫入的IOPS數,則依不同容量分別高達48K與80K,能夠應付消費性用戶的各式應用程式執行存取,以及密集多工的需求。 本次介紹的Intel SSD 535,採用M.2八公分規格,採用工業包包裝,電路採用SATA 6Gb/s的傳輸介面,容量為240GB(另有120/180/360GB等容量可供選擇),重量
-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M.2 SSD版本的改裝挑戰!
從ThinkPad X240/T440之後的機種算是一個分水嶺,開始採用「M.2」介面擴充槽,取代X230/T430以前使用的mSATA或PCI Express Mini Card。只是M.2的規格非常多種,而且不同長度、腳位、傳輸協定所對應的功能與用途也有所不同。以最新一代的X250/T450為例,WLAN(WiFi)網卡便是使用2230尺寸的M.2擴充卡,WWAN(3.5G/4G網卡)以及SSD則是使用2242尺寸的M.2擴充卡。這次測試的主角: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M.2版本則是「2280」(寬度22公厘、長度80公厘)規格的M.2 SSD,由於已超過X250/T450的支援長度,因此站長特別商借一台2015年版的X1 Carbon進行測試。 傳統的SSD因使用SATA3(6Gbps)介面,傳輸速率會受到限制而讓效能無法再進一步提升,各大廠紛紛規劃新一代的傳輸介面用來取代行之有年的SATA。其實直接將SSD透過高速PCI Expess擴充槽進行資料傳輸,就像安裝一張顯示卡一樣,的確是直截了當的做法,但此法卻不適用於空間有限的筆記型電腦。雖然在mSATA時代也曾推出捨SATA改用PCIe傳輸的SSD,但當時用途多用於工業電腦,一般筆電無法使用。時至今日,隨著M.2規格的擴充卡開始全面普及,讓支援PCIe高速傳輸的M.2 SSD終於開始成為新時代的效能霸主。 感謝台灣金士頓公司特別商借最新推出的HyperX Predator PCIe SSD(以下簡稱Predator),而且還是最高規格的480GB版本!Predator有兩種版本以及容量,所以共有四種銷售組合。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有兩種版本,分別是M.2版本與搭配M.2轉PCIe介面卡的HHHL版本。 (1)480GB M.2 SSD + 半高半長轉接卡(HHHL, Half-Height, Half-Length adapter) (2)480GB M.2 SSD,無轉接卡 (3)240GB M.2 SSD + 半高半長轉接卡(HHHL, Half-Height, Half-Length adapter) (4)240GB M.2 SSD,無轉接卡 固態硬碟業者:金士頓 Kingst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HyperX Predator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PCIe 2.0 x4(HHHL版本與M.2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240GB,480GB,96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S9293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Kingston MLC Flash(FP64B08UCT1-F3)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可壓縮: 240GB→ 讀取速度:1400MB/Sec,寫入速度:60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140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135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 不可壓縮: 240GB→ 讀取速度:1290MB/Sec,寫入速度:60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1100MB/Sec,寫入速度:91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130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 ※HHHL版本與M.2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240GB→ TBW:415TB,DWPD:1.6 480GB→ TBW:882TB,DWPD:1.7 960GB→ TBW:1600TB,DWPD:1.8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Predator的本體其實是一張2280尺寸的M.2 SSD,為了能夠讓桌上型電腦使用,原廠有提供一張M.2轉PCIe的轉接卡。轉接卡也隨包裝提供全高以及半高的矮檔板,方便Mini-ITX等小台主機使用。雖然金士頓提供的HHHL轉接卡看似支援2242/2260/2280/22110四種長度的M.2卡,但只有2280的鎖孔有裝上螺絲底座。HHHL轉接卡採用PCI Express 2.0 x4介面,有效頻寬高達2GB/s,會需要動用到PCIe 2.0 x4便是為了讓讀取速率高達1.4GB/s的Predator能夠充分發揮。 Predator有兩種容量,480GB版本的讀寫效能最好,高達1400MB/s(讀取)、1000MB/s(寫入);240GB版本則是1400MB/s(讀取)、600MB/s(寫入),以上為原廠公布的可壓縮資料傳輸(例如ATTO測速程式)的數值。如果改用AS SSD和CrystalDiskMark進行不可壓縮資料傳輸測試,480GB版本的數值是1100MB/s(讀取)、910MB/s(寫入);240GB版本的數值是1290MB/s(讀取)、600MB/s(寫入)。基本上Predator無論何種容量,都已位於「GB級」讀取效能之列。Predator高速的秘訣在於採用了Marvell公司最新一代的88SS9293控制器,並搭配Toshiba製的19奈米製程MLC NAND Flash。Predator的SSD控制器、快閃記憶體乃至模組本身都是在台灣製造的。480GB的Predator也搭載了兩顆512MB的DDR3L-1600記憶體,合計達1GB,擔任快取記憶體之用。 雖然Predator是M.2 SSD,可安裝於支援2280尺寸SSD的筆記型電腦,但Predator天生就是為極致效能所量身打造的超高速SSD,因此耗電量也會比一般的M.2 SSD高一些。如下圖所示,Predator工作電流為2.5A,坊間支援SATA傳輸協定的M.2 SSD通常是1A左右。Predator在寫入時的最大耗電量可達8.25W,同廠牌的M.2 SSD(SM2280S3)只需要3.08W。但對於桌上型電腦或是不在意電池續航力的使用者,Predator展現出來的高效能正是大家所需要的。 在購買M.2 SSD時,其實要非常小心,避免買了卻系統抓不到,甚至出現裝不上去的窘況發生。這是因為M. 2擴充卡會根據用途而採取不同的「鍵位」(Key)設計,常見有A、B、E、M四種。SSD通常會使用到B Key或是M Key。B Key支援PCIe 2.0×4或是SATA訊號,M Key則支援PCIe 2.0×4/3.0×4或是SATA訊號。坊間的M.2 SSD的「金手指」(接腳)通常會有兩個缺口,代表支援低速的B Key以及高速的M Key。不過這並不代表具備兩種鍵位的SSD會有不同的速度。像Predator此類標榜PCIe 2.0×4的高速M.2 SSD自然沒有支援B Key的需要,所以如下圖所示,Predator便只支援M Key。而Kingston另一款採用Phison控制器的SSD則是通吃兩種Key,但其實只以SATA的速度在運行而已。 為何站長要特別提醒買M.2 SSD時,要注意主機是支援哪種鍵位,因為站長原本想在Dell最新推出的Optiplex 9020m迷你桌機上測試Predator,卻發現9020m竟然只支援B Key!換言之,就算有錢想自行加裝Predator還不行呢。而先前測試過的HP EliteDesk 800 G1迷你桌機也傳出認不出Intel 530 M.2 SSD。這是因為EliteDesk 800 G1只支援透過「PCIe」協定傳輸的M.2 SSD,但市面上的M.2 SSD通常只跑SATA協定而已。因此使用者在升級M.2 SSD最好先查詢主機所能支援的鍵位以及傳輸模式,最好是有使用者的成功升級經驗會更保險。這次站長測試M.2 SSD發生許多不相容的問題,顯見ThinkPad的M.2 SSD相容性問題必須要特別留意,免得白花錢了。 為了能夠讓Predator發揮全部的效能,站長特別商借到Lenovo ThinkPadX1 Carbon(2015版)進行測試。 相較於X250/T450僅有兩個M.2擴充槽 (其實有第三個,但卻是僅支援單面顆粒的隱藏版),2242尺寸的M.2擴充槽還必須拿來跟WWAN(3.5G/4G)網卡或是SSD共用,X1 Carbon擁有完整的三個M.2擴充槽,包含一個2280尺寸的供SSD使用;2242尺寸供WWAN網卡使用;2230尺寸供WLAN使用。X1 Carbon的2280 M.2擴充槽僅支援M Key,但同樣支援SATA訊號,不像EliteDesk 800 G1非得安裝PCIe訊號的M.2 SSD。X1 Carbon同樣採「Big Door」底蓋設計,將鎂鋁合金的底蓋打開,便能輕鬆進行M.2 SSD換裝作業。 雖然很順利地將Predator安裝到X1 Carbon,沒想到開機時竟然出現了錯誤訊息,如下圖所示。但很快就會消失然後進入作業系統。國外的X1 Carbon使用者也有回報完全相同的錯誤訊息,都是安裝Predator發生的。其實這已經是主機BIOS層級的問題,跟軟體層面無關了。所以現階段X1 Carbon可使用Predator,且至少還能夠順利進入作業系統,後來換其他牌子SSD測試時,還有更慘的狀況發生。 站長測試的X1 Caron是市售機,CPU採用i7-5500U,並內建8GB DDR3L-1600記憶體。作業系統是Windows 7 繁體中文專業版。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 3.0.4進行測試,成績非常亮眼,連續讀取成績高達1244MB/s,連續寫入成績也高達998.8MB/s。特別一提的是4K QD32這項目,代表針對有支援AHCI模式及NCQ指令的控制晶片進行隨機的4KB、佇列深度為32的多工讀寫,這個數值會最接近常使用的環境。因為將M.2 SSD當系統碟(安裝作業系統)的情境下,系統並不會只對SSD做單一存取,一定是同時在進行多工作業,因此本項目數值越高,就代表越適合拿來當系統碟。Predator的4K QD32讀取成績高達255.5MB/s,寫入則是156MB/s。上週站長發表的ThinkStation P300 SFF測試中,將Plextor M6e透過PCIe 2.0×4轉接卡測出的4K QD32讀取成績僅有164.6MB/s,只有寫入速度是159.8MB/s小勝Predator一點。 接下來使用AS SSD進行測試,連續讀取的成績依舊亮麗,高達1223.91MB/s;連續寫入也有869.7MB/s。AS SSD的「4K-64 Thrd」項目同樣是測試多工讀寫的成績,Predator的讀寫成績高達294.62MB/s(讀取)以及287.08MB/s(寫入),之前M6e成績僅有184.86MB/s(讀取)以及164.94MB/s(寫入)。不過受測的M6e容量只有256GB,按Plextor原廠的資料,在寫入速度上會比M6e 512GB版本慢一些(但讀取效能是相同的)。 站長也進行PCMark 8的測試,在Storage項目中,Predator的成績高達5004分,測得的頻寬為307.94MB/s。在先前ThinkStation P300 SFF測試中,其實同樣有進行M6e的PCMark 8 Storage項目測試,只是沒有刊出而已。M6e成績則是4946分,頻寬為229.01MB/s。或許有網友會問,為何不直接將M6e安裝到X1 Carbon測試比較公平,問題就在此,因為M6e無法相容於X1 Carbon……。 站長將Plextor的M6e M.2 SSD裝入X1 Carbon之後,沒想到開機時竟然出現錯誤代碼(2013),並要求按Esc鍵才能繼續,但仍舊無法進入作業系統,必須將M6e取下。站長之前曾聽朋友提過M.2 SSD其實有相容性的問題存在,但之前的主機仍使用mSATA,也無從證實。今年起隨著家裡的桌機也開始導入M.2擴充槽,同時測試幾款同樣支援M.2 SSD的新一代桌機、筆電時,才陸續發現M.2 SSD的相容性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站長後來特別將X1 Carbon的BIOS升級到最新版,仍舊出現2103錯誤碼訊息。因此站長覺得Predator只是在開機時秀一下錯誤訊息,相較之下問題真的輕微許多。所以本次並無法在X1 Carbon上進行M6e的測試。 測試完筆記型電腦,接下來轉戰桌上型電腦。測試平台是站長認為目前最強大的第五代Core i3迷你桌機,型號是Intel的NUC5i3RYH。Intel將此型迷你桌機稱為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站長購買的此款Core i3是名符其實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支援兩條DDR3L-1600記憶體模組,並提供9.5mm高度的2.5吋HDD/SSD槽,以及2280尺寸的M.2 SSD。主機板甚至內建了最新一代的802.11ac+Bluetooth晶片,同時保留了Gigabit Ethernet的RJ45網路孔。視訊輸出端子有Mini HDMI(1.4a)以及Mini DisplayPort(1.2)。站長之前成功使用mDP輸出3840×2160@60Hz畫面至ASUS PB287Q 28吋4K螢幕上,在Youtube上可順暢撥放4K畫質影片,對於這台搭載第五代Core i3 NUC印象深刻,此次測試時更發現竟然支援PCIe 2.0×4傳輸模式! 以上為Predator的各項測試成績,不愧是金士頓推出的M.2 SSD效能王者。其實這次的測試中,還有另一項有趣的發現。站長有提到X1 Carbon會挑M.2 SSD,測試時站長手邊除了Predator、M6e之外,還有朋友借站長的Kingston M.2 SATA SSD(SM2280S3/120G)。這張採用Phison(群聯電子)PS3108-S8控制器的120GB SSD看似不起眼,但是在M6e慘遭X1 Carbon拒絕、Predator會出現錯誤訊息之際,站長出於好奇便將這張2280尺寸的SSD裝到X1 Carbon上面,原本以為同樣會出現任何警告標示,但卻都沒有!直接順暢地開機進入了作業系統!站長真的是非常傻眼。由於Kingston的M.2 SATA SSD最高只到240GB,所以X1 Carbon換裝這張M.2 SSD的意義不大,但能夠順利通過ThinkPad的BIOS檢查機制,足見其相容性堪比Lenovo原廠認可的M.2 SSD,例如Intel 530以及三星的PM841/951 SSD。 站長會借測這張SM2280S3/120G的原因也跟M.2 SSD有關。日前站長有測試Dell 9020m迷你商用桌機,使用M6e時會發生效能爆弱的問題(只有P300 SFF約六成的效能表現),換上Intel的530 M.2 SSD竟然會出現無法順利使用TrueImage 2015進行系統對拷,當時頗感棘手。後來朋友借站長這支金士頓的M.2 SSD,結果在Dell 9020m上展現神奇的相容性與效能表現,首先是從TrueImage 2015進行系統對拷後,重開機後順利直接進入作業系統,然後進行效能測試時,也符合原廠宣稱的效能表現。當時便對這支SM2280S3/120G印象深刻,沒想到後來竟然還可以順利通過X1 Carbon的考驗,真的讓站長對Phison控制器的表現感到非常神奇。 SM2280S3/120G在NUC5i3RYH BIOS中顯示為M.2 SATA,其實X1 Carbon只支援M Key,但很明顯地同樣可使用SATA協定的M.2 SSD,但前提必須是M.2 SSD也有支援M Key。這次M.2 SSD測試讓站長親身體驗到PCIe 2.0 x4的超高速效能表現,以及各款主機上所存在的M.2 SSD相容性問題。網友在選購M.2 SSD時,最好先研究一下官方公布的規格,並參考網路上的實測報告、網友心得,或是店家的實際經驗。畢竟相容性這問題很難說是主機端或是SSD本身的問題,但目前確實是有這層疑慮在,也歡迎網友分享升級的經驗,感謝! ※PCDIY!玩家世界,是玩家專屬的部落格,裡面有各行各業的科技迷,一起分享數位生活的大小事!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實測開箱,MLC SSD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最近,固態硬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原本各家品牌固態硬碟業者,大家只是在拼速度,比說誰才是真正的最強,但2.5吋SATA 6Gb/s機種,畢竟存在速度的極限,已經無法再更快了。更強的企業級固態硬碟,才有的斷電保護功能,雖然下放消費級固態硬碟市場,原本立意良好,但成本實在太高,玩家級市場最後也跑不動。後來,戰火延伸到保固戰,先是消費級固態硬碟3年保固,玩家級、企業級固態硬碟5年保固,最終爆衝到10年保固。然而,隨著Flash廠產能更改,TLC Flash以成大宗,導致TLC SSD成為新主流,這樣的狀況,也讓MLC SSD越來越夯,由於物以稀為貴,價格不跌反升。這次,我們就來瞧瞧「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 」的實測開箱吧! 值得注意的是,要拼價格,首先就要看成本,固態硬碟的關鍵零組件,主要有快閃記憶體,以及控制器。其中,攸關價格最重要的,MLC Flash快閃記憶體,以目前的製程、良率來說,已經下殺到了一個極限值,除非用等級比較差的版本,否則價格下不來,等於是,MLC SSD的價格,已經瀕臨最低點。Flash廠產能更改,導致MLC Flash快閃記憶體產能減少,嚴重吃緊,全面切入更便宜的TLC Flash快閃記憶體,導致TLC SSD的時代來臨。 再來,原本主流的美系控制器,由於價格較高,加上不支援TLC Flash,導致各大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全面切入台系控制器,這也引發了新一波的固態硬碟世界大戰。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 ,則就是採用了台系群聯電子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搭配MLC Flash快閃記憶體,是顆真正的MLC SSD,不僅擁有優異的效能,價格上也很犀利。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算是繼HyperX、HyperX 3K與HyperX FURY系列之後,金士頓HyperX玩家級系列固態硬碟的最新力作,為比較耐寫的MLC SSD。金士頓在固態硬碟市場,投注了相當多的資源,總共銷售有消費者、商務型、企業,與系統製造商產品線,這次要介紹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則是隸屬於消費者系列,屬於目前2.5吋標準型固態硬碟,裡面現階段的最高檔機種。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正式發表出貨,開始是在2015年04月份左右,這款固態硬碟,可以說,已經通過了全球玩家的考驗,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聽過有什麼災情,算是顆經過市場嚴格的考驗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業者:金士頓 Kingst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HyperX Savage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 固態硬碟容量:120GB,240GB,480GB,96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Phison PS3110-S10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Kingston MLC Flash客製版(應為TOSHIBA 20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年保固 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不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35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120GB→ TBW:113TB,DWPD:0.89。 240GB→ TBW:306TB,DWPD:1.19 480GB→ TBW:416TB,DWPD:0.81 960GB→ TBW:681TB,DWPD:0.66。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與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同時間還有上市的,還有Kingston SSDNow V310系列,兩者新款固態硬碟,都是用了台系群聯電子的控制器,唯一不同的是,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用的是比較高檔的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Kingston SSDNow V310系列,用的則是比較低檔的PHISON PS3108-S8控制器,而上一代的Kingston HyperX FURY系列,與Kingston SSDNow V300系列,用的則是LSI客製化的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控制器打上了Kingston字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SandForce被LSI併購之後,接著,LSI又被Avago併購,後來,Seagate又併購了LSI旗下的快閃記憶體事業,最後,Seagate一方面不肯降價賣晶片,二方面新的控制器晶片又難產,加上市場傳聞Seagate將棄守固態硬碟控制器市場,導致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紛紛捨棄了SandForce固態硬碟機方案,改採了價格更實惠,效能與穩定度也有一定水準,C/P值更高的台系解決方案。金士頓的新一代固態硬碟,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與Kingston SSDNow V310系列,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在最重要的主控方面,捨棄了美系SandForce系列控制器,改用了台系PHISON系列控制器,HyperX Savage SSD的話,使用的是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這顆台系控制器,為2014年開發出來的SATA 6Gb/s控制器,由時間算起來,可是經過了2年的淬鍊,穩定度與可靠度,都已經通過了市場的考驗,最重要的韌體部分,也已經發展非常成熟。 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採用了ARM四核心,速度更快,快取記憶體支援DDR3與DDR3L,最大容量到2TB,也支援TLC Flash,並升級到120bit/2KB ECC,就連快取記憶體也提昇支援2Gb、4Gb與8Gb,介面也升級到支援SATA 3.2,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 這次拿到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採用Kingston客製化MLC Flash,上面共有8顆16GB容量的Kingston FT64G08UCT1-AE快閃記憶體,為標準型MLC SSD。上回測試的 ,則是使用了TOSHIBA MLC Flash,上面共有8顆128GB容量的TOSHIBA TH58TFT0DFKBA8J快閃記憶體。 由此可見,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在快閃記憶體的使用上,至少有兩種不同的組合。至於,金士頓官方網站,也沒有把快閃記憶體的規格說死,只有提出了3年產品保固與免費技術支援。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它的讀寫效能算是非常優異。從金士頓官方產品規格文件,可以看到基準效能,分為可壓縮資料傳輸,以及不可壓縮資料傳輸,從來沒看過一家品牌固態硬碟業者,如此的老實,不是只列出用ATTO Benchmark所測試出來的可壓縮資料傳輸,這是比較好看的數據,金士頓把用什麼測試軟體得到的數據,一五一十直接告訴消費者,這點真的要給予很高的肯定。 120GB版本,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350MB/Sec。240GB、480GB、960版本,可壓縮資料傳輸,都是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240GB,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480GB,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960GB,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整體來說,讀寫速度表現優異。 消費級固態硬碟,目前雖然都是以3年保為主,金士頓的消費者產品線固態硬碟,也是如此。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120GB~960GB版本,都是3年產品保固與免費技術支援。值得注意的地方,新款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居然比舊款Kingston HyperX FURY SSD,耐用度相較於前一代沒那麼好,推測應該是台系控制器,能力並沒有那麼強,加上新製程的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也沒有以前舊製程的快閃記憶體那麼長。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它一樣分成僅固態硬碟包裝與升級套裝組合。僅固態硬碟包裝,12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120G, 24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240G,48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480G,96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960G,裡有只有「2.5" 固態硬碟、3.5" 托架和固定螺絲、硬碟複製軟體下載序號與7mm-9.5mm 轉接架」。 升級套裝組合,12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120G,24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240G,48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480G,96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960G,,立面則有「2.5" 固態硬碟、2.5" USB 3.0 外殼、3.5" 托架和固定螺絲、SATA 資料線、硬碟複製軟體下載序號、多功能螺絲起子與7mm-9.5mm 轉接架」。 我們這次拿到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為完整配件的「升級套裝組合」,其型號為SHSS3B7A/120G,裡面的固態硬碟型號為SHSS37A/120G,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111.79GB(112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SAFM00.r,根據金士頓官方網站,最新的下載級驅動程式,顯示「沒有適用於此產品的下載或驅動程式」,目前並沒有新的韌體。 這邊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與SSD-Z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KINGSTON SHSS37A120G 120.0 GB。韌體版本為SAFM00.r,傳輸模式SATA/600,緩衝區大小為6076 KB,有支援TRIM,不過,並沒有顯示支援DevSleep,也沒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SAFM00.r,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953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111.79GB。 在SSD-Z的檢測裡,顯示可使用容量為111.79GB,預留空間為1.5MB。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2.8MB/Sec,寫入速度:362.7MB/Sec。在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2.9MB/Sec,寫入速度:363.2MB/Sec。整體來說,以128GB SSD來看,讀寫速度非常快。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351.3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08.8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算亮眼。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345.62,效能表現得到的分數真的很高。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00.69MB/Sec,寫入速度:338.26MB/Sec,總分達到了1153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還算平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59.984MB/Sec,寫入速度:363.149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2.168MB/Sec,寫入速度為362.138MB/Sec。 現在,要買SSD的話,市場主流已經轉到了TLC SSD,比較耐寫的MLC SSD已經很少。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的話,是目前市場上,少數還有量供貨的MLC SSD,算是不錯的選擇,台北光華商場,市場行情的話,120GB報價:1,499元,240GB報價:2,880元,480GB報價:4,789元。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台系控制器群聯電子已經獲得了金士頓的肯定,尤其是這款採用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自從2015年04月份出貨之後,不少玩家買回去用,反應都還不錯,至今沒有出什麼大問題。當然,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自然就有妖獸級的身價,比起一些入門款來說,價格還是偏高,不過,相對的,可以得到更優異的效能,爽度也更高。 整體來說,這是MLC SSD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960GB實測開箱,ThinkPad實機檢驗相容性與戰鬥力!
金士頓(Kingston)在今年上半年曾發表過SSDNow KC310系列的960GB SSD,但不知何故台灣並未引進。隨著SSD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對於高容量SSD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受到先前M.2 SSD的測試影響,站長才發現原來ThinkPad還是會挑SSD的,即使是2.5吋的SATA介面SSD,也曾傳出其他廠牌的960GB SSD安裝到ThinkPad會出現Error code。站長便很好奇大容量SSD在ThinkPad上的相容性。後來看到金士頓公司在台灣改推出HyperX系列的960GB,站長便商請原廠借測。感謝金士頓公司的協助,讓站長能進行960GB SSD的相容性測試。 本次借測的是今年度新推出的HyperX Savage系列SSD,火紅色的金屬外殼非常顯眼,而且還是容量高達960GB的版本。外盒上註明讀取速度最高可達560MB/s、寫入速度最高也可達530MB/s。其實Savage以及SSDNow KC310都是採用Phison(群聯電子)公司的PS3110-S10控制器,960GB版本均使用Toshiba的MLC NAND顆粒。或許規格相近,但消費市場的升級需求較大,因此台灣僅引進Savage 960GB吧。 固態硬碟業者:金士頓 Kingst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HyperX Savage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 固態硬碟容量:120GB,240GB,480GB,96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Phison PS3110-S10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Kingston MLC Flash客製版(應為TOSHIBA 20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年保固 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不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35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120GB→ TBW:113TB,DWPD:0.89。 240GB→ TBW:306TB,DWPD:1.19 480GB→ TBW:416TB,DWPD:0.81 960GB→ TBW:681TB,DWPD:0.66。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群聯電子PHISON,最新的2.5吋SATA 6Gb/s固態硬碟控制器,為Phison PS3110-S10,採用ARM四核心,速度更快,快取記憶體支援DDR3與DDR3L,最大容量到2TB,也支援TLC Flash,並升級到120bit/2KB ECC,就連快取記憶體也提昇支援2Gb、4Gb與8Gb,介面也升級到支援SATA 3.2,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 站長刻意不將墊片貼上(因為SSD還要還原廠),好在站長手邊有舊款的硬碟防震橡膠導軌(適用7mm版),可將Savage 960GB很穩地置入W530的硬碟槽內。Savage 960GB可以順利在W530上面被識別到,並且安裝作業系統。為了測試大容量SSD在更老機種上的相容性。站長還特地安裝到ThinkPad R61上面,即使是多年前的主機,照樣能識別到Savage 960,並順利安裝作業系統。或許網友還記得,當年的T61/R61有所謂的「SATA封印」,也就是晶片組其實可支援到SATA2速率(3GB/s),但不知何故,Yamato Lab卻刻意將T61/R61的SATA速度限制在SATA1(1.5Gbps)。所以站長在R61測試出來的Savage 960GB速度很差。後來也去下載了網路流傳的特製BIOS,將SATA封印解除掉,才讓Savage 960GB速度提升許多。雖然仍遠不及W530上的表現,但至少R61那個年代的機種是可以安裝Savage 960GB的。 以目前的2.5吋 SSD尺寸,搭配高容量的NAND Flash顆粒,其實達成2TB甚至4TB都是可行的,因為電路板空間還夠,只是價格恐怕還無法讓一般消費者接受。SSD廠商如果開始主推TLC顆粒,主要著眼於成本具優勢,然而TLC寫入壽命終究比起MLC顆粒少了許多,為了降低成本而改用TLC顆粒恐非消費者之福。 本次所測試的960GB版本,採用了Toshiba的MLC NAND Flash,型號為TH58TFT0DFKBA8J,屬Toggle 2.0同步顆粒,而且使用4CE堆疊技術,讓這顆128GB顆粒實際上是由 4 個 32GB 裸晶圓所堆疊封裝而成。網友如果推算一下,八顆128GB晶片,總容量其實高達1024GB,但金士頓公司卻表示規格為960GB,中間差距的64GB便是拿來做為預留空間(Over-Provisioning),用來替換抹寫多次故障的Falsh顆粒。畢竟SSD先天的特點就是顆粒寫入次數越多,壽命越短。此外,SSD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速度越用越慢,特別是容量快用滿時更容易感覺到,通常SSD廠商都會提供工具程式,讓使用者可自行進行「Secure Erase」(安全抹除)動作。但要特別提醒大家,Secure Erase會讓SSD的資料完全消除掉,所以在進行之前,務必自行備份好檔案甚至系統。 既然金士頓原廠並未提供Secure Erase工具,ThinkPad就必須靠本家所提供的工具了。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到原廠的技術支援網頁:「 」,ThinkPad原廠的Secrue Erease工具支援軟碟或是光碟片形式,站長有在W530上透過光碟機執行Secure Erease程式,並成功清除Savage 960GB的資料。只是現在新一代的筆電都取消內建光碟機,這年頭反而需要準備一台外接式USB光碟機以備不時之需呢。 最後進行Savage 960GB的效能測試,目前支援SATA3介面的控制器都滿成熟的,連續讀取速度早可輕鬆突破500MB/s關卡,即使是4KQ32T1(4K多工讀寫)的成績也非吳下阿蒙,從Savaga 960GB的成績能看到國產的Phison控制器已有相當亮麗的表現。雖然之前本站有測過金士頓的Predator SSD,但SSD測試軟體的版本不同,特別是CrystalDiskMark表示3.X版與4.X版的成績並不相容,所以無法直接拿來對比。金士頓原廠宣稱在CrystalDiskMark以及AS-SSD這兩套軟體下,可測得520MB/s的讀取速度,以及490MB/s的寫入速度。從W530的實際測試成績來看,大致吻合原廠宣稱的數值。後來站長將Savaga 960GB裝配上Intel Core i3的NUC(NUC5i3RYH)迷你電腦上進行測試,成績如下所示,與W530的各項成績相比時,互有增減。 站長在「金士頓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簡測心得」一文中曾表示,採用Phison控制器的M.2 SSD相容性表現非常優異,而且還是上一代的PS3108-S8控制器。這次測試的Savage 960GB不僅採用新一代控制器,效能表現也相當稱職,而且在新舊主機上都能正常運作。站長覺得唯一的缺點是金屬製的外殼,重量會比塑膠材質的SSD重了一些,從2.5吋硬碟換裝為2.5吋SSD時,並無法幫忙減輕太多重量。但Savage隸屬於金士頓的「HyperX」電競品牌,主要市場大概也是桌機或是高效能筆電,自然不會太在意重量的問題。 最後仍要提醒大家,SSD雖然有耐震、高速等優點,只是一但故障時儲存的資料很難拯救。如果網友使用了960GB高容量SSD,請務必自行備份重要資料,或是使用雲端空間進行同步。站長在家裡或是公司的工作機雖然都已將作業系統安裝在SSD,但資料仍存放於傳統硬碟。至於常使用的ThinkPad也使用SSD,但有另外付費購買Dropbox空間,確保檔案可隨時同步。2.5吋SSD將扮演普及主流的角色,除非將來高速「U.2」(SFF-8639)接頭的2.5吋SSD開始普及,才會讓2.5吋SSD擺脫SATA的傳輸限制。但U.2接頭太厚了(15mm),大概不會在筆電上流行。因此可以想見,長條狀的M.2 SSD在未來數年之內,仍為筆記型電腦超高速傳輸的主要儲存媒體。相較之下,2.5吋的SATA SSD則是價格直直落,如果網友想在舊機器上嘗試超越以往一萬轉傳統硬碟的讀寫效能,現在升級正是時候。 ※PCDIY!玩家世界,是玩家專屬的部落格,裡面有各行各業的科技迷,一起分享數位生活的大小事!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實測開箱,高效能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現在要讓電腦跑更快速,開關機時間更快,程式開啟時間更短,減少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運行延遲,不管是桌機、筆電、工作站或伺服器,清一色都全面引進固態硬碟。首先是標準化的SATA、SAS介面成主流,SATA 6Gb/s介面固態硬碟成市場大宗,接著出現SAS 6Gb/s、SAS 12Gb/s介面固態硬碟,再來,更高速的PCIe介面固態硬碟也大量出現,原本筆電使用的mSATA介面固態硬碟,後續也有更快速的M.2介面固態硬碟出現。為了讓固態硬碟跑更快,傳統AHCI已經不敷使用,因而出現了更先進的NVMe,強化了PCIe SSD的性能表現。而現在,可以確定的,要讓桌機、工作站、伺服器發揮極致效能,傳統的SATA 6Gb/s介面固態硬碟已經不夠力了,即便可以使用更多的SSD,以RAID 0、10、5磁碟陣列方式來提昇表現,但這樣土法煉鋼的方式,還需要磁碟陣列功能,或額外加裝磁碟陣列卡來搭配。更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購買PCIe SSD。 PCIe SSD,除了安裝、設定更簡單之外,提供了更快速存取性能,更多的IOPS,而且原廠已經做過穩定性、相容性測試,並且提供保固服務,不用擔心土炮方式不穩,或者後續有問題要解決。當然,若要選擇進入PCIe SSD的世界,就絕對不能錯過,效能表現優異,穩定度極高,售後服務又相當完善的PLEXTOR解決方案。這次,就讓我們來看看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的戰鬥力吧! PCIe SSD,除了價位比較高,效能破表的工作站級、旗艦級PCIe SSD款式外,事實上,也有所謂的入門級PCIe SSD款式。簡單來說,市場上販售的工作站級、旗艦級PCIe SSD,全都是客製化卡板設計,唯有重新的電路設計,才有辦法做出極致效能的表現,優點就是速度超快,缺點,就是價格昂貴;入門級PCIe SSD,清一色則是採用了M.2 SSD,搭配PCIe的M.2 SSD轉接卡,透過轉接而成,優點,是切入M.2 SSD的成本比較低,售價也可以比較低,而且,一個M.2 SSD,只要搭配PCIe的M.2 SSD轉接卡,就可以做成M.2介面與PCIe介面來賣,也由於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市場接受度會比較高,缺點,由於切入M.2 SSD的技術門檻底較低,而且,由於很多廠商都有做,不少是跟同行買現成的產品轉賣,所以,入門級PCIe SSD的競爭,肯定會非常激烈。 PLEXTOR是很早切進PCIe SSD的業者,早在2014年初就發表這樣入門級PCIe SSD,命名為PLEXTOR M6e PCIe SSD,而且是M.2 SSD與PCIe SSD雙介面版本同時發表,到了2015年初發表了加強版的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兩者主要是外觀上的差別,使用的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並沒有做大幅度的改變,存取速度也沒有差別,就連保固期也一樣為五年保固。 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也簡稱為M6e Black PCIe SSD,或稱為M6e BE PCIe SSD,目前共推出有128GB(PX-128M6e-BK)、256GB(PX-256M6e-BK)與512GB(PX-512M6e-BK)版本。這是一款入門型PCIe SSD,使用了MLC Flash,是一款標準的MLC PCIe SSD,內部採用的是M.2 SSD,搭配PCIe的M.2 SSD轉接卡,透過轉接而成。 舊版PLEXTOR M6e PCIe SSD,與新版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兩者控制器一樣是採用Marvell 88SS9183,快閃記憶體一樣採用了TOSHIBA同步Toggle MLC Flash,差別則是新版加入了玩家所稱的酷炫盔甲外殼,加入了一體成形的散熱鰭片,實質上可提昇散熱的性能,確保在極端環境之下,高度複雜運算也能正常運作,滿足了玩家對於提昇散熱的要求,以及美型外觀的設計。存取效能上,新舊版的速度是一樣的,128GB(讀取速度:770MB/Sec,寫入速度335MB/Sec)、256GB(讀取速度:770MB/Sec,寫入速度580MB/Sec)、512GB(讀取速度:770MB/Sec,寫入速度625MB/Sec),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新版的電源功耗比較低,用電更省。 在介面上,採用了PCIe 2.0 x2的電路設計,可對應於PCIe 2.0、3.0介面,安裝於PCIe x2、x4、x8與x16擴充槽。而為了達到優異的性能,用料上面非常紮實,控制器選用高效能的Marvell 88SS9183,快閃記憶體選用了品質優異的TOSHIBA同步Toggle MLC Flash,就連最重要的韌體Firmware,也不假手他人,乃是由自家工程師來進行研發,這樣完全自主研發,才能確保可靠度、穩定度,最終並自行研發出PlexTurbo智慧快取技術,可藉由系統記憶體來加速固態硬碟存取速度。 與別家PCIe SSD不同的地方,PLEXTOR的確是比較貼心的業者,這可以從Dual BIOS設計,加入OROM(Option ROM),率先同時支援Windows 7以前的Legacy BIOS,以及Windows 8以後的UEFI BIOS,可以同時支援新舊作業系統來看出。以往,採用PCIe架構的M.2 SSD、PCIe SSD或SATA Express SSD,不少舊版的PCIe SSD只支援Legacy BIOS,這就無法支援UEFI BIOS的Fast Boot,不少新版的M.2 SSD、PCIe SSD或SATA Express SSD只支援UEFI BIOS,這是因為直接省略了OROM(Option ROM)。 少了OROM(Option ROM),會造成什麼問題呢?以先前紅不讓第一款PCIe 2.0 x4的SAMSUNG XP941 SSD來說,就只支援UEFI BIOS,內部也沒有OROM(Option ROM),所以,Windows 7以前的作業系統,完全無法辨識使用,必須使用Windows 8以後的作業系統才行。即便後來當紅第一款PCIe 3.0 x4電路的SAMSUNG XP951 SSD,它也分成AHCI版本與NVMe版本,可以說,挑選PCIe SSD可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最新發售,PCIe 3.0 x4電路的SAMSUNG SSD 950 PRO,已經只有NMVe版本。剛發表的,地表最快PCIe 3.0 x4電路的SAMSUNG XP961 SSD,也是只有NVMe版本了。 PLEXTOR的Dual BIOS設計,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除了導入了AHCI的支援,完全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式,就可以直接以Windows內建AHCI驅動程式安裝作業系統,而且內建OROM(Option ROM),同時對應Legacy BIOS以及UEFI BIOS,UEFI BIOS模式下,也能完全對應Fast Boot,能讓使用PCIe SSD的開機速度跑到最快,除了安裝特殊的硬體情況之外,UEFI BIOS模式下,冷開機時間可以在10秒內完成。 PLEXTOR對於品質的要求,非常嚴苛,不是採用抽檢的方式,而是出貨新品全檢的方式,這是對於品質有嚴格要求的廠商,才會做的品管方式,這樣的作法,除了可以確保消費者拿到的新品,避免出現新品不良的狀況發生,也能讓可靠度達到一定的水準。PLEXTOR目前使用的燒機過程,包含了48小時持續讀寫測試、4000次睡眠與休眠測試、250次冷暖開機測試,經過這樣嚴苛的燒機之後,更能確保新品零故障的情形。 PLEXTOR在售後服務上,做的是相當完善,依照不同型號的固態硬碟,可分為3年保固與5年保固,PCIe SSD為5年保固。PLEXTOR SSD用戶申請維修,則可以透過PLEXTOR官網申請,若夠過原購買經銷商申請,除了人為損壞及非正品無法享有保固服務之外,PLEXTOR提供了到府收送的售後服務,而且全程免運費,相當體貼愛用者。 我們這次拿到的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系列512GB,其型號為PX-512M6e-BK,格式化後容量為476.9GB,市場上買到的韌體版本為1.05,今年初以前並沒有做更新,目前市售版本的韌體就是最新版。附帶一提,新版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與舊版PLEXTOR M6e PCIe SSD,最新版韌體一樣都是1.05。 這邊使用4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SSD-Z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AG512M6e 512.1 GB。韌體版本為1.05,傳輸模式SATA/600,這應該是偵測錯誤,實際為PCIe模式,有支援TRIM,不過,並沒有支援DevSleep,只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有提供資訊,並沒有提供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5,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1356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476.93GB。 SSD-Z的檢測結果,是比較專業的,不過,這邊並無法檢測出控制器與NAND資訊,Benchmark選單測試結果,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SSD-Z,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720.1MB/Sec,寫入速度:603.8MB/Sec。測試結果,讀寫效能與官方標示規格差不多,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804.3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634.3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707.57,效能表現非常強悍。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675.09MB/Sec,寫入速度:643.58MB/Sec,總分達到了1202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可以看出讀寫效能保持非常平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734.126MB/Sec,寫入速度:618.276MB/Sec。 這個測試,除了可以看出512B Sequential Read、4K Sequential Read、128K Sequential Read、4K Random Read與Random Access Time表現之外,還能由曲線來看出Transfer、Access的數據。 這邊來看看台北光華商場最新市場行情,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的話,256GB報價3,490元(PX-256M6e-BK),512GB報價10,690元(PX-512M6e-BK),雖然,速度還不夠快,但反應在價格上面,賣得就是比較便宜。因此,目前,若要購買入門級PCIe SSD,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算是物超所值的選擇。 現在要買PCIe SSD的話,的確有很多的選擇,不過,普遍來說,效能很強的,價格都很嚇人,魔鬼的臉龐,腰瘦的身材,所要付出的代價,都非常的可觀。然而,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的話,則是提供了比傳統SATA 6Gb/s介面SSD,還要更優異的效能,128GB(讀取速度:770MB/Sec,寫入速度335MB/Sec)、256GB(讀取速度:770MB/Sec,寫入速度580MB/Sec)、512GB(讀取速度:770MB/Sec,寫入速度625MB/Sec),且由於定位是屬於入門型PCIe SSD,價格則是走比較親民的路線,可以說是高貴不貴,讓玩家都可以輕鬆入手,而且,提供了完整的五年保固,又擁有免費到府收送,可說是物超所值的PCIe SSD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PCIe SSD,早期的版本,都不支援UEFI 的Fast Boot,新的版本,有的只有支援UEFI BIOS,這張則引進了Dual BIOS,Windows 7以前的Legacy BIOS,以及Windows 8以後的UEFI BIOS,全都能直接對應,而且可以使用AHCI模式來安裝,完全不用驅動程式,而且以PCIe 2.0 x2的電路設計,市售的新主機板,以前舊款主機板,只要有PCIe x2、x4、x8、x16插槽,或者直接安裝到PCIe 3.0 x16插槽,都可以完全對應,很少會出現相容性的問題,安裝相當簡單,相容性也非常好 這次,實測開箱了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不用再屈就於SATA 6Gb/s介面SSD的效能,而且,不用動輒花上一兩萬塊,只要多一點點預算,就能升級PCIe SSD。而且,新版PLEXTOR 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是舊版PLEXTOR M6e PCIe SSD的加強版,上市至今也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銷售狀況一直不錯,也沒有傳出災情,通過了市場上消費者的使用考驗,加上效能表現不俗,價格還在能接受的範圍,無疑是高效能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玩家與專業用戶發揮電腦極致效能的神兵利器。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 →更多的【PCDIY! HDD】: →更多的【PCDIY!行動儲存】:
-
OCZ TRION 150 240GB SSD實測開箱,TLC SSD固態硬碟中的神兵利器!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半導體製程越來越進步,對於固態硬碟的世界,也產生了很大的改變。首先,SLC Flash擁有最高的可抹寫次數,但由於造價昂貴,最終不敵成本的考量,率先離開市場。這也導致,SLC SSD最先出局。2014年下半年,雖然有品牌業者,導入了平價SLC SSD概念,不過由於跟主流MLC SSD價差太大,到了2015年,SSD價格戰開打的時候,只能眼睜睜把市場拱手讓人,最終,SLC SSD難逃無法被市場接受的命運。緊接著,MLC SSD展開了世界大戰,主流128GB(120GB)、256GB(240GB)與512GB(480GB),價格不斷下殺,已經砍到了降無可降的地步,除非MLC Flash新製程出來,良率提高,才有辦法把成本再降低,否則對於上游Flash廠來說,原本的20nm、19nm製程的MLC Flash,已經到了快要沒有利潤境界。最終,不得不採用的是TLC Flash,隨著19nm製程TLC Flash,取代了過去21nm、20nm製程TLC Flash,獲得了TLC SSD全面採用,讓TLC SSD的成本可以再降低。 不過,市場也要求,TLC SSD必須要有更低價格,而且,抹寫次數不能降,保固期不能降,存取速度要更快,還得要有大容量版本,逼的上游Flash廠,持續加緊開發15nm的TLC Flash。最終,新一代的TLC Flash,2015年下半年終於正式量產,加上良率不斷提昇,產能不斷增加,未來不排除還有調降價格的空間。OCZ TRION 150 SSD,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採用了富爸爸TOSHIBA 15nm TLC Flash,是最新快閃記憶體技術大成的新一代TLC SSD。 OCZ Storage Solutions,消費級產品線的話,現在只分成SATA 3 SSD與PCI Express SSD。SATA 3 SSD依照等級,旗艦級為Vector 180,進階級則有跟AMD合作的Radeon R7與自家的Vertex 460A,入門級則有ARC 100,以上皆為採用MLC Falsh的MLC SSD,入門級最新則是TRION 150,舊款TRION 100也還在架上,這則是採用TLC Flash的TLC SSD。PCI Express SSD則只有RevoDrive 350。根據OCZ官網資料,OCZ TRION 150的訴求「BREAK, OUT OF THR ORDINARY(突破平凡)。Get into a superior computing experence with TRION 150 SOLID STATE DRIVES(用TRION 150 SSD,進入一個高速的運算體驗)。」 OCZ TRION 150 SSD,台灣地區上市的時間,2016年02月26日(五)上架,光華商場這幾天開始買得到全新現貨。新版OCZ TRION 150 SSD,延續舊版OCZ TRION 100 SSD,採用的則是OCZ富爸爸Toshiba原廠解決方案,快閃記憶體的部份,一樣使用的是TLC Flash。舊版OCZ TRION 100 SSD,採用19奈米製程Toshiba A19 TLC Flash,新版OCZ TRION 150 SSD,採用15奈米製程Toshiba 15nm TLC Flash。控制器的部份,兩者相同,一樣使用的是Toshiba TC58NC 1000GSB-00控制器,由電路板外觀可以輕易辨識出來,這就是Phision PS3110-S10貼牌控制器。OCZ TRION 150 SSD,介面為SATA 6Gb/s,也向下相容於SATA 1.5Gb/s與SATA 3Gb/s,共推出有120GB、240GB、480GB與960GB版本。至於存取效能的部份,新版OCZ TRION 150 SSD與舊版OCZ TRION 100 SSD,各版本速度相同,讀取速度,皆可以達到550MB/Sec,寫入速度的話,120GB可達450MB/Sec,240GB可達520MB/Sec,480GB與960GB皆可到達530MB/Sec。 OCZ TRION 150 SSD,採用了更先進的TLC Flash,而且是最新剛出爐,15奈米製程Toshiba 15nm TLC Flash。由於更先進製程的快閃記憶體,抹寫次數都長更差,耐用度更不好,也因此,讓外界非常擔心,新款OCZ TRION 150 SSD,會不會不耐操?會不會容易掛掉?有辦法保持跟舊款OCZ TRION 100 SSD,一樣的耐用度嗎?關於OCZ TRION 150 SSD的耐用度如何?根據OCZ官方公佈的資料,新款OCZ TRION 150 SSD與舊款OCZ TRION 100 SSD,擁有一樣的耐用度:「120GB一天可寫入27GB/day,總寫入量為30TB,240GB一天可寫入55GB/day,總寫入量為60TB,480GB一天可寫入110GB/day,總寫入量為120TB,960GB一天可寫入219GB/day,總寫入量為240TB。」整體來說,耐用度比大家所預期的還要更加耐操,玩家與專業用戶一般的使用情境,正常操作之下是可靠無虞的! 我們這次拿到的OCZ TRION 150 SSD系列240GB,其型號為TRN150-25SAT3-240G,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223.45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SAFZ12.2。目前,OCZ官方還沒有推出新版韌體,買到的市售版本,韌體就是最新版,還不需要做更新的動作。 這邊使用4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SSD-Z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OCZ-TRION150 240.0 GB。韌體版本為SAFZ12.2,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也有支援DevSleep,不過,沒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SSD累計寫入與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SAFZ12.2,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1907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3.57GB。 在SSD-Z的Device選單裡,發現控制器是Phison PS3110-S10。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3.2MB/Sec,寫入速度:534.2MB/Sec。測試結果,讀寫效能超越官方標示規格。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313.3.7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58.9MB/Sec。這邊,有個重大發現,從HD Tune效能測試選單寫入速度,可以發現連續寫入大檔案之後,寫入速度會掉到150MB/Sec左右。這個狀況,在舊款OCZ TRION 100 SSD與新款OCZ TRION 150 SSD,都看得到!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880.01,以入門級固態硬碟來說,效能表現算很強悍。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總分達到了814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62.833MB/Sec,寫入速度:538.697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1.841MB/Sec,寫入速度為534.495MB/Sec。 OCZ也有推出SSD應用程式,命名為OCZ SSD Guru,目前最新版本為1.5.2312。OCZ SSD Guru除了可以檢測使用狀態,也可以檢測健康情形,包括控制器溫度與韌體版本,都能完整得知,還可以用來更新韌體。 最近,台灣SSD市場可以說是腥風血雨,除了MLC SSD持續跳水,短期促銷不斷之外,最殺的,其實是TLC SSD,市場上有兩個牌子TLC SSD殺不停,其中一款殺很大的,就是OCZ Trion 100,不管是120GB、240GB、480GB或960GB,都殺到非常誇張的境界。根據原價屋八德現代店店長王信雄表示:「OCZ Trion 100,自從價格下殺之後,真的賣得不錯,時常出貨缺貨的狀況!」 目前,OCZ TRION 150 SSD在台北光華商場,也已經上市了。根據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調查,TRION 150 SSD台北光華商場正式上市時間為2016年02月26日(五),第一批到貨的,則有240GB與480GB。新款OCZ TRION 150 SSD與舊款OCZ TRION 100 SSD,價格差不多,不過,可以確認的,原廠的態度,舊款庫存去化之後,將會用OCZ TRION 150 SSD取而代之!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OCZ TRION 150 240GB SSD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這款固態硬碟,雖然是比較便宜的TLC SSD,不過,它的效能表現,真的是非常優異,讓人不能小覷。對於講究價格效能比的玩家來說,一定會相當重視C/P值,而這款固態硬碟,不但價格便宜,而且效能強勁,加上三年保固到府收送優質的售後服務,可以說相當物超所值。無疑的,這是TLC SSD固態硬碟中的神兵利器呀! 廠商名稱:TOSHIBA OCZ 廠商電話:408-733-84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隨著SSD技術成熟,接受度越來越高,品牌業者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帶來的,就是SSD的品牌戰、產品戰、規格戰、價格戰、保固戰、服務戰與行銷戰。品牌戰的話,各家業者無不絞盡腦汁,運用自己的優勢,來在市場上搶奪地盤。產品戰、規格戰的話,各家業者無不針對各種介面,推出SATA 6Gb/s、SAS 12Gb/s、mSATA、M.2與PCIe不同介面款式,除了傳統AHCI版本,也祭出新NVMe版本,針對消費級市場、商用市場、伺服器市場、資料中心市場與玩家市場,推出不同系列的SSD,不同的訴求,各種不同容量版本,滿足不同的需求。甚至,不少廠商,都是所謂的機海戰術,讓SSD市場相當熱鬧。價格戰的話,原本是小廠在玩,自從Intel加入價格戰之後,各大廠商也都全力火拼,價格也越來越低。保固戰的話,消費級市場SSD,原本以3年保固為主,商用市場、伺服器市場、資料中心市場與玩家市場SSD,則以5年保固為主,後來,SAMSUNG、SanDisk祭出10年保固之後,廝殺更加激烈。服務戰的話,一般除了透過原經銷商做售後服務,現在也很流行,透過多個據點的店家,做快換中心,不過,目前市場作法,則是以更貼心的保固送修到府收送作法,消費者的接受度也比較高。行銷戰的話,各家品牌,也都相當努力,不過,大多只是買SSD,送超值贈品,則是以送隨身碟、行動電源為主,也有送滑鼠墊。 後來,則是PLEXTOR推出了舊換新折扣方案,提供舊HDD,不管死的或活的,都可以折價換購SSD,算是相當體接消費者的作法。PLEXTOR的話,原本是日本品牌,隸屬於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日本公司名稱為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隨著光碟機的沒落,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與台灣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協議,則把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也因此大家會在PLEXTOR官網上看到:「Plextor branded products are developed and sold by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這段聲明。今日的PLEXTOR品牌,大家所看到的固態硬碟機,幕後則是由台灣LITEON來操刀經營。嚴格說起來,PLEXTOR已經是屬於台灣在地品牌,而且深耕台灣市場。台灣SSD市場的話,經營品牌用心的業者,PLEXTOR算是佼佼者,除了是Made In Taiwan,以台灣的軟實力與硬實力,做出滿足各種不同市場需求的SSD,加上優質的保固,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提供到府收送,而且全程免運費,頗受到玩家圈的好評。PLEXTOR目前的SSD產品線,也已經發展到了第六代,除了高階M6E、M6P系列之外,入門型原本則是M6S系列,現在則又推出的第三個系列的固態硬碟,屬於第六代產品,位階比M6S系列還要更低階,命名為M6V系列。 PLEXTOR M6V SSD,台灣地區是全球上市比較早的地方,正式上市的時間,台北光華商場是在2015年08月07日,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在原價屋發現了這款新的入門級固態硬碟。PLEXTOR SSD產品線,第六代產品,原先只有PCIe介面的M6E,標準SATA 6Gb/s介面的M6P與M6S,mSATA介面的M6M(SATA 6Gb/s),與M.2介面的M6E、M6G(SATA 6Gb/s),自從更入門的產品線出來出來,M6V同時推出了標準SATA 6Gb/s、mSATA與M.2版本。PLEXTOR M6V SSD,雖然位階比起位階比M6S系列還要更低階,但仍然採用MLC Flash,並沒有降級採用TLC Flash,這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不過,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快閃記憶體的部份,M6V是改採新型TOSHIBA 15nm Toggle MLC Flash,簡單來講,19nm製程已經成為了過去式,隨著製程技術的進步,M6S所使用的19nm的TOSHIBA A19 Toggle MLC Flash,成本比較高,精進到15nm之後,由於裸晶圓的面積更小,在相同良率之下,同樣的12吋晶圓,15nm製程可以產出更多的MLC Flash。不過,相對的,製程越先進,寫入壽命越短,這也是需要去克服的技術瓶頸。值得注意的地方,PLEXTOR M6V SSD,並非使用了Marvell美系控制器(台灣中文公司名稱:美滿電子科技,中國中文公司名稱:邁威爾科技,英文公司名稱:Marvell Technology),這也稱為主要控制器、主控,這次,改用了SMI台系控制器(中文公司名稱:慧榮科技,英文公司名稱:SiliconMotion)。至於為什麼要改控制器呢?簡單來講,成本可以降低,當然,會這麼做,主要也是因應市場快速變化,價格越殺越低,也得要有新的產品線,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PLEXTOR M6V SSD,就是兼具價格與效能的固態硬碟機,在消費者要求更低的價格,以及高效能的要求之下,因應而生。 PLEXTOR M6V SSD在最重要的主控方面,捨棄了美系Marvell系列控制器,改用了台系SMI系列控制器,M6S的話,使用的是Marvell 88SS9188,比起M5P的 88SS9187還新版。M6V的話,改用了SMI 2246EN,這顆台系控制器,可是經過了2年的修煉,穩定度與可靠度,都已經有相當不錯的表現,韌體的發展,也已經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其實,SMI 2246EN早在2013年08月13日推出,為一顆55奈米製程,4通道固態硬碟控制器,支援SATA 1.5Gb/s、3Gb/s與6Gb/s速率,支援到標準SATA 3.1規格,具備AES-128與AES-256加密。根據SiliconMotion的官方資料,SM2246EN控制器,具備ONFI 3.0同步與非同步介面,對應SLC、MLC與TLC Flash,讀取速度可達540MB/Sec,寫入速度可達487MB/Sec,讀取可達80000 IOPS,寫入也可達80000 IOPS。 PLEXTOR M6V SSD的話,浦科特在官方硬體規格說明上面,採取比較保守的作法,128GB版本,讀取速度標示535MB/Sec,寫入速度標示170MB/Sec,256GB版本,讀取速度標示535MB/Sec,寫入速度標示335MB/Sec,512GB版本,讀取速度標示535MB/Sec,寫入速度標示455MB/Sec,比起SiliconMotion的官方資料,標示的速度並沒有誇大的狀況發生。而且,PLEXTOR原廠說明,這是在ASUS P8P67 PRO主機板,Windows 7 x64作業系統,使用CrystalDiskMark軟體測量結果。 我們這次拿到的PLEXTOR M6V SSD系列256GB,其型號為PX-256M6V,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238.35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1.01,上市以來,已經在2015/09/21推出了新版韌體1.02,目前市售版本的韌體1.01,可以更新到最新版1.02。根據PLEXTOR的更新說明檔案,是在SMART欄位裡面,多出了Total NAND Write的資訊。整體來說,這顆PLEXTOR M6V SSD,在韌體方面,已經非常成熟。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256M6V 256.0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不過,並沒有支援DevSleep,只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有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該有的功能幾乎全部都有。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678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8.47GB。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3.0MB/Sec,寫入速度:356.2MB/Sec。測試結果,讀寫效能超越官方標示規格,整體效能表現還不錯,這也充分顯示出,PLEXTOR並沒有誇大其效能,實際效能表現優於官方標示規格。而從CrystalDiskMark的標準測試與0Fill測試,兩者效能測試結果相當接近,可以得知並沒有壓縮寫入功能。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8.0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49.2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349.58,效能表現很不錯。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22.69MB/Sec,寫入速度:341.18MB/Sec,總分達到了492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還算平順,沒有突然掉速狀況發生!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57.333MB/Sec,寫入速度:363.138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1.841MB/Sec,寫入速度為357.913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328分與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215分。 如果,現在要去買2.5吋的標準SATA 6Gb/s介面SSD,真的有很多選擇,光是可挑選品牌,就超過10家,每一家業者,都有入門級、效能級等不同版本,還有不同容量的選擇,更厲害的業者,還有玩家級、商用級、企業級與資料中心級版本,保固期還有分成3年、5年與10年,各家業者都使勁渾身解數,都說自家產品最好,但真的有廠商說得那麼好嗎?那可不一定。PCDIY!這邊建議,購買SSD,還是挑選可信賴的品牌,再按照自己本身的預算,來做機種的挑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固態硬碟。這次的PLEXTOR M6V SSD的話,則是在傳統2.5吋SATA 6Gb/s介面,提供了超高C/P值的表現: ●128GB →原價屋報價:1,499元 ●256GB →原價屋報價:2,599元 ●512GB →原價屋報價:5,499元 ※調查日期:2016年04月24日 以這樣入門型固態硬碟來說,這樣的效能表現,加上比較善解人意的價格,而且,並非是使用比較差的TLC Flash,而是採用了比較好的MLC Flash,是正港的MLC SSD,並且提供了3年保固,又擁有免費到府收送,加上還贈送了PlexTurbo快取記憶體加速的固態硬碟強化功能,可說是效能強勁,而且便宜大碗,加上大品牌值得信任,可說是物超所值。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PLEXTOR M6V 256GB SSD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原來在固態硬碟世界裡,我們台系控制器,已經不輸美系控制器,效能表現非常優異,而且,穩定度與可靠度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這也讓大品牌相繼引進台系控制器,進一步的,可以把成本調降,再把價差反應在零售市場的價格上面,對消費者來說,可是一大利多。而且,入門級PLEXTOR M6V SSD,上市已經3個多月,除了銷售狀況一直不錯之外,也沒有傳出災情,可見在市場的嚴格考驗之下,這款SSD已經獲得了消費者的肯定,而且以入門級固態硬碟來說,效能表現算是相當不錯,價格也比進階級機種來得便宜,可說是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宇瞻 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 實測開箱,入門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用來形容硬碟市場,一點都不為過。傳統硬碟,又稱為機械硬碟,採用機械馬達,英文稱為Hard Disk,或簡稱為HDD,透過磁錄讀寫技術,透過精密磁頭,在碟盤上讀寫資料。這樣的傳統硬碟技術,經過了數十年的演進,到了現在主流的2.5吋、3.5吋碟盤尺寸,5400轉、7200轉、10000轉與15000轉主軸馬達,2.5吋最大4TB,3.5吋最大8TB、10TB儲存容量,是現今最經濟實惠的儲存方式。不過礙於馬達有噪音,機械構造會磨損,磁頭可能會卡住,碰撞可能會故障,馬達運轉很耗電,加上會運會產生費熱,而且,主軸馬達採用固定轉速,存取效能有著無法突破的瓶頸,這些都是傳統硬碟難以突破的障礙。這就讓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有了突破的機會。 固態硬碟,又稱為電子硬碟,把資料儲存在快閃記憶體裡面,英文稱為Solid State Drive、Solid State Disk或Electronic Disk,英文簡稱為SSD,把資料儲存在SLC、MLC或TLC的NAND Flash裡面,分別做成SLC SSD、MLC SSD或TLC SSD。最新的SSD,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然而,即便Flash一直降價,讓SSD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但仍無法跟HDD抗衡。不過,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加上消費者要求更好的價格,固態硬碟市場也出現了急遽的變化,影響價格最重要的兩個關鍵零組件,快閃記憶體與控制器,價格都持續下跌。快閃記憶體,在先進製程的進步,良率提昇之下,價格持續下跌,主流MLC Flash價格持續下降,更便宜的TLC Flash也趁勢追擊,控制器也在台系業者加入戰局之下,由原先主導市場的美系、韓系業者,改由價格教具優勢的台系業者稱霸市場。SSD,就在關鍵零組件的價格下滑之下,品牌固態硬碟的零售價格,則越來越平易近人。這次,PCDIY!測試中心簡于晴,要介紹給大家的,則是由我們台灣上市公司宇瞻科技,所推出這款物超所值的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 宇瞻科技,英文為Apacer,原先為傳統記憶體模組大廠,後來,先是跨足快閃記憶體儲存,切入工業電腦市場,以及消費性市場,接著,也進入了數位3C市場,以及雲端儲存應用領域。根據,根據DRAMeXchange所發佈的調查資料:「 」,以各家記憶體模組廠的DRAM營收為依據,所得到的調查結果,2014年全球記憶體模組第八強,第八名就是宇瞻Apacer,市佔為2.26%,也因此,宇瞻科技可以說是記憶體模組業者裡面佼佼者,屬於前十強的品牌供應商。 說到1997年04月26成立的宇瞻科技,就不能不說到,宇瞻科技原先有個富爸爸,那就是宏碁電腦acer,原先為旗下子公司之一,後來隨著宏碁acer切割非核心事業,陸續出脫持股,後來陸續引進新股東,大股東名單裡面,原先則有先前是記憶體大廠,現在則是轉型晶圓代工大廠的力晶PTC,以及同是記憶體模組大廠的威剛科技ADATA。2015年初,宇瞻科技宣布,展開第三波升級計畫,3.0升級計畫,則在行動裝置、物聯網與雲端運算的發展下,強化工業控制、行動裝置、雲端及電競四大領域。跟其他記憶體模組同業比起來,宇瞻科技早看到市場趨勢,2015年初,宣布與群聯電子PHISON策略聯盟。群聯電子參與宇瞻科技私募,購入股票1.5萬張,入股3.8億元,群聯電子成為力晶PTC與威剛科技ADATA科技之後的法人大股東,股權佔9.9%。然而,2015年固態硬碟市場,果然迅速起飛,需求量大增,但價格下殺快速,台系控制器業者發動價格戰,吃下原先由美系、韓系控制器業者的市場。宇瞻科技,除了是記憶體模組大廠,也是固態硬碟專家,目前固態硬碟產品線,看得出來,已經全線採用了群聯電子解決方案。然而,PCDIY!測試中心簡于晴,說了這麼多的背景介紹,現在,則要開始進入這次的主軸,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它的核心控制器,則就是採用了群聯電子的PHISON PS3108-S8。 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它的核心控制器,採用了群聯電子的PHISON PS3108-S8。這邊要特別注意,群聯電子PHISON,與群聯科技ezlink,兩間都叫群聯,但一家的名字後面是電子,另一家的名字後面是科技,兩間公司是不一樣的法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群聯科技ezlink,最新中文名稱已經更名為意先科技。群聯電子PHISON,目前的SATA 6Gb/s固態硬碟控制器產品線,入門型控制器則有PS3108-S8(PS3108-A8)、PS3109-S9(PS3109-A9),進階型控制器則有PS3110-S10(PS3110-A10),至於最新的PS5007-E7(PS5007-A7),則是PCIe 3.0 x4的NVMe SSD。搭載PS3108-S8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20MB/Sec,寫入速度可達:460MB/Sec,搭載PS3109-S9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20MB/Sec,寫入速度可達:200MB/Sec,搭載PS3110-S10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至於搭載最新PS5007-E7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2600MB/Sec,寫入速度可達:1300MB/Sec。 這次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他內部關鍵零組件,用的控制器主角,就是PHISON PS3108-S8,它還有個姊妹產品叫做PS3108-A8,這則是具備AES加密功能的版本。PHISON PS3108-S8,出貨控制器上面打的編號,為PHISON PS3108-S8-I。這兩顆控制器,都是歷史悠久的產品,為2013年開發出來的SATA 6Gb/s控制器,向下相容於SATA 1.5Gb/s與SATA 3Gb/s。內部採用55奈米製程,內部採用ARM雙核心,採用八通道存取架構設計,支援目前市售10奈米與20奈米世代製程的SLC Flash與MLC Flash,採用 72bit/1KB ECC BCH,快取記憶體則支援2Gb與4Gb,搭載PS3108-S8控制器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可達:520MB/Sec,寫入速度可達:460MB/Sec。不過,它有4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存取速度還不夠快,快取記憶體只支援DDR3,最大容量只能做到1TB,以及不支援更便宜的TLC Flash,然而,這幾個缺陷,在隔年推出的PS3110-S10,已經補足了這些缺憾,改採ARM四核心,速度更快,快取記憶體支援DDR3與DDR3L,最大容量到2TB,也支援TLC Flash,並升級到120bit/2KB ECC,就連快取記憶體也提昇支援2Gb、4Gb與8Gb,介面也升級到支援SATA 3.2,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 Apacer Pro II AS510S SSD,算是近幾年來,宇瞻科技進入固態硬碟市場的主力。Apacer Pro II AS510S SSD,用的是群聯電子的解決方案。不過,每個版本用的PHISON控制器不一樣,快閃記憶體品牌與版本也不同,目前控制器看到的有PS3108-S8,以及PS3109-S9,快閃記憶體看到的有Micron,以及TT。TT則是所謂的非原廠顆粒,坊間雖稱為TOSHIBA品牌,來源可能取自TOSHIBA,但實質上,是屬於另一個快閃記憶體品牌。由於世界NAND型快閃記憶體大廠,製造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以及最新V-NAND的3D Flash,只有Intel、Micron、TOSHIBA、SanDisk、SAMSUNG與SK Hynix,當然還有些小廠,不過,由於快閃記憶體大廠殺價砍到血流成河,小廠的話,也是生存不易。TT品牌快閃記憶體,研判則是向快閃記憶體上游,購買UTT或ETT顆粒,再自行測試、封裝的快閃記憶體品牌。UTT是未經過任何測試即銷售的記憶體顆粒,ETT則是經過一定有效測試,但未完全測試的記憶體顆粒。在台北光華商場,這個電腦零組件的戰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固態硬碟廝殺特別激烈,已經到了天下大亂,打起世界大戰的濃濃煙硝味。在這樣市場激烈競爭的態勢之下,Apacer Pro II AS510S SSD還是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除了擁有算是中上的存取效能,加上零售價格,持續不斷的跳水,符合台灣消費者喜歡便宜又大碗的胃口,訴求物超所值,主打的是兼具效能與價格,很快的就在固態硬碟市場上,建立起不錯的口碑。 我們這次拿到的Apacer Pro II AS510S SSD系列256GB,其型號為AP256GAS510SB,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238.35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AP077PB0,目前並沒有新的韌體,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固態硬碟。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Apacer AS510S 256GB 256.0 GB。韌體版本為AP077PB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不過,並沒有顯示支援DevSleep,也沒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AP077PB0,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67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8.47GB。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46.4MB/Sec,寫入速度:310.6MB/Sec。在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33.5MB/Sec,寫入速度:529.9MB/Sec。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3.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98.5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381.35,效能表現得到的分數算很高。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15.28MB/Sec,寫入速度:284.88MB/Sec,總分達到了529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還算平順,沒有突然掉速狀況發生!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6.642MB/Sec,寫入速度:291.333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55.383MB/Sec,寫入速度為534.495MB/Sec。 現在,若你要去台北光華商場,購買最便宜的MLC SSD,要品牌大廠,又要效能好,還得價格便宜,以及提供基本的三年保固,這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款Apacer Pro II AS510S SSD。以原價屋的報價來看,64GB版本報價:999元,128GB版本報價:1,299元,256GB版本報價:2,399元,。 要注意,MLC SSD與TLC SSD可是不一樣等級的固態硬碟,比價的時候,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若MLC SSD與TLC SSD價格相同的時候,原則上,MLC SSD會比較好。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Apacer Pro II AS510S 256GB SSD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台系控制器群聯電子也有不錯的效能,尤其是採用的這款PHISON PS3108-S8-I控制器,早在2013年09月12日正式推出,歷經了市場兩年多嚴苛的考驗,目前韌體方式也已經非常成熟,而搭載這款控制器的Apacer Pro II AS510S SSD,銷售也有一段的時間,以便宜的價位,優異的效能,來切入市場,銷售狀況一直還不錯。當然,在預算有限之下,想要體驗固態硬碟的超速快感,又不想要花太多銀子,這款由宇瞻科技所推出的入門級固態硬碟,無疑是物超所值之選! 廠商名稱:Apacer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67-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LEXTOR M6 PRO SSD 256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現在要購買固態硬碟,由於百花齊放爭鳴,各家業者展出自家獨門絕活,不管從品牌、機種、介面、效能、價格、用料、質感、軟體與服務各方面來看,真的都有很多選擇。從介面來看,先撇開價格比較昂貴的PCIe SSD,成為絕響的SAS 12Gb/s先不考慮,筆電用的mSATA、M.2也先放一邊,現在不管桌機、筆電、工作站或伺服器,主流還是以標準2.5吋SATA 6Gb/s機種為主。若從品牌來看,目前主要可分為台系、美系、日系品牌,有些則是屬於地區型的品牌,其中不少是原先主力於記憶體模組的業者,少數則掌握固態硬碟關鍵零組件,具備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的設計製造能力,更強悍的還有同時經營SSD與HDD市場,甚至還併購經營子品牌的也有。若要從這麼多家業者之中找到一家,有品牌個性、價值與遠景,專注於儲存領域的品牌,擁有固態硬碟自主開發能力,同時堅持高品質,持續不斷的創新,以業者高標準來設計製造,並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那這就是浦科特 - PLEXTOR。 PLEXTOR的固態硬碟產品線相當完整,主力新一代產品線,MLC SSD產品,進階級產品有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M6 PRO SSD,主流級產品線則有M6S SSD、M6S Plus SSD,入門級產品線則有M6V SSD,最新,則推出TLC SSD產品,入門級產品線M7V SSD新登場。其中,PLEXTOR M6 PRO SSD,則是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PLEXTOR這個品牌,玩家一定不陌生。PLEXTOR創立於1985年,前身為TEXEL,公司正式成立於1993年,於1989年推出的第一台CD-ROM。PLEXTOR,曾經是老玩家心目中最強的光碟機、燒錄器品牌,後來轉戰固態硬碟市場。PLEXTOR這個品牌,隸屬於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日本公司名稱為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而這間公司創立於1918年,很多東西都已PLEX為品牌,步進馬達命名為Plexmotion,視訊攝影機命名為PLEXLOGGER,網路電話命名為PLEXTALK,這家公司本身為專業電機馬達公司,並發展出多元的商品,PLEXTOR原先是這家公司的子公司,用來發展光碟機事業,曾經稱霸了高階燒錄器市場,將近有接近20年之久。隨著光碟機的沒落,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與台灣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協議,則把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也因此大家會在PLEXTOR官網上看到:「Plextor branded products are developed and sold by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這段聲明。 今日的PLEXTOR品牌,大家所看到的固態硬碟機,幕後則是由台灣LITEON來操刀經營。值得注意的是,由於PLEXTOR是個有歷史的儲存世界品牌,常常會有人問,它的中文名字是什麼?中文名稱由英文發音轉譯而來,叫浦科特。這後面,則有一段故事。原先在台灣,代理PLEXTOR光碟機、燒錄機產品的,長期以來,是普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經銷,因為已經負責台灣代理、經銷很長一段時間。因而,很多人認為PLEXTOR=普傑,然而,事實上PLEXTOR≠普傑,正式名稱則叫浦科特。由於原廠已經將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而實際PLEXTOR光碟機、燒錄器製造,一樣也是LITEON,普傑這邊的話,官網已經公告PLEXTOR PX-B910、PX-820以後的產品,普傑將不提供服務,PLEXTOR PX-B910、PX-820以前的產品,則轉交由普利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提供服務。至於,PLEXTOR官網的部份,由於網域採註冊制,目前PLEXTOR官網,全球網域則為www.plextor.com與www.goplextor.com,中國網域,則為www.plextor.com.cn,至於台灣網域,www.plextor.com.tw,則為先前普傑實業所註冊。簡單來說,PLEXTOR光碟機、燒錄器,前面代理商是普傑,後續是普利菲科,但現在真正接手PLEXTOR品牌後續經營的,則已經是LITEON。 PLEXTOR M6 PRO SSD的話,正式展出的發表時間,則是在去年的Computex Taipei 2014,正式的上市時間,則是到了去年2014年8月份才開賣。PLEXTOR的話,最近幾年來的產品更新週期,都為一年的時間,每隔一年就會推出新的固態硬碟。2013年,SATA 6Gb/s介面,進階級機種為M5 PRO系列,入門級機種為M5S系列;2014年,SATA 6Gb/s介面,進階級機種為M6 PRO系列,入門級機種為M6S系列。PLEXTOR M6 PRO SSD,屬於進階級固態硬碟,原廠相當用心,外包裝盒使用了現在很夯的香檳金或稱土豪金的顏色,表面並壓有髮絲紋路,採用日系的高品質設計,呈現出相當不錯的質感。直到目前為止,以美國市場2015-07-07的newegg價格來看,供貨有128G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330MB/Sec,newegg報價:美金85.99元【折合台幣2665元】)、256G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newegg報價:美金148.99元【折合台幣4615元】)、512G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newegg報價:美金379.00元【折合台幣11735元】)與1TB(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newegg報價:美金679.99元【折合台幣21060元】)共四種版本,至於固態硬碟本體,也是使用了香檳金或稱土豪金的顏色。 PLEXTOR M6 PRO SSD,為標準9.5mm高度2.5吋固態硬碟機尺寸,在介面上,則為SATA 6Gb/s規格,也可對應舊版SATA 1.5Gb/s、SATA 3Gb/s規格。控制器採用了Marvell 88SS9187,快閃記憶體則採用了TOSHIBA MLC Flash,並且使用了A19nm製程產品。最重要的,PLEXTOR的固態硬碟軟體硬設計,並非使用Tune Key,不是使用公版設計,而是參考了原廠設計,自己來進行設計優化,對應Marvell 88SS9187控制器的韌體,Firmware就是自家工程師所研發,自主技術才能確保固態硬碟的可靠度及穩定度。值得注意的是,PLEXTOR不只是自己做韌體,還研發了自家的應用程式Plextool,以及加速程式PlexTurbo。Plextool可以快速偵測PLEXTOR固態硬碟機的狀態,瞭解使用狀況,SECURE FORMAT初始化,FW UPDATE韌體更新,DIAGNOSTIC SCAN診斷掃描與效能測試,SMART DETAILS檢測狀態,並且啟用PlexTurbo功能,或者,也能由獨立的加速程式PlexTurbo來啟用。除此之外,因應不少用戶,是把舊HDD升級SSD,額外提供了NTI ECHO系統轉移軟體,以及NTI Backupip Now EZ備份軟體。整體來說,PLEXTOR M6 PRO SSD不僅有強大的硬體,還有自主設計的韌體,以及Plextool應用程式與PlexTurbo加速程式,與額外的系統轉移軟體及備份軟體,用心的程度,以及體貼愛用者,不難看出來。 PLEXTOR M6 PRO SSD在效能表現上,非常的出色。除了128GB版本(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330MB/Sec)之外,其餘256GB、512GB與1TB版本(讀取速度:545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而且,這個測試數據,並不是如坊間隨便亂寫,PLEXTOR提出是在ASUS P8Z77-PRO主機板上,搭配Intel Core i5-3470處理器,在Windows 7 x64作業系統下,以業界標準CrystalDiskMark測試軟體,所測試得到的效能表現。至於,獨家技術部分,則有TrueSpeed、TrueProtect、DEVSLP與PlexTurbo。TrueSpeed,這是確保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仍然能維持最佳化的效能,這就是在韌體的部份,加入了空間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功能,避免SSD先天使用越久,效能越來越差的狀況。TrueProtect技術,這則是加入了AES-256加密,提昇了資料安全防護的能力。DEVSLP,則是進階的省電模式,可讓固態硬碟進入深度睡眠,減少電源的損耗。PlexTurbo,則是虛擬記憶體的加速解決方案,利用主記憶體來做存取優化,除了可以加速存取效能,減少固態硬碟資料寫入,進而提昇使用壽命,還加入了電力中斷防護的功能。PLEXTOR M6 PRO SSD剛上市的時候,所提供的為PlexTurbo 1.0,後來則又開發出更強的PlexTurbo 2.0,提供更強大的加速能力。可以說,PLEXTOR不斷創新,持續提供愛用者更好的韌體、應用程式與加速程式。 PLEXTOR在品質控管上,算是固態硬碟業界要求相當高,除了使用FLEXSTAR測試系統,400組測試產品,必須要完整通過燒機,及模擬測試,進行企業級1008小時零錯誤檢測,每顆固態硬碟出廠前,都做新品全檢的流程,確保消費者拿到的新品,全都是通電測試完成,減少新品不良狀況發生。PLEXTOR在售後服務上面,依照不同型號的固態硬碟,分為3年保固與5年保固,PLEXTOR M6 PRO SSD則為5年保固。為了提昇消費者的滿意度,也加入了故障品維修到府收送,而且是全程免運費,認真負責的態度,可看出經營品牌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PLEXTOR愛用者別忘了加入Plextor Elite VIP Club會員。會員的福利,除了不定期收到Plextor電子報,得知最新原廠訊息,還會不定期收到SSD軟體更新通知,可以讓固態硬碟保持在最新韌體狀態,即便不幸出現了故障,也可以線上進行SSD產品維修申請RMA,此外則還有參與討論區與參與客戶滿意度調查的功能。 我們這次拿到的PLEXTOR M6 PRO SSD系列256GB,其型號為PX-256M6Pro,韌體版本為1.02。PLEXTOR原廠,目前最新的韌體為2015/05/26推出的1.04。 這邊使用1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256M6Pro 256.0 GB。韌體版本為1.02,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也有支援DevSleep,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包括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36.7MB/Sec,寫入速度:478.1MB/Sec。測試結果,讀寫效能與官方標示規格差不多。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56.0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75.0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在預期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740.95。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14.24MB/Sec,寫入速度:449.90MB/Sec,總分達到了1184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讀寫效能保持非常平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7.676MB/Sec,寫入速度:484.127MB/Sec。 從Transfer Size設定為8192.0,讀取速度為546.588MB/Sec,寫入速度為464.823MB/Sec,這個表現相當不錯! 這邊安裝Plextool v1.1.5,啟動PlexTurbo 1.0,瞭解實際效能變化,進行效能的交叉比對,這樣就能進一步瞭解PlexTurbo 1.0的威力。 Plextool一直有在更新,PLEXTOR M6 PRO SSD初始附的版本是Plextool v1.1.5,內建PlexTurbo 1.0。這邊,若要把固態硬碟初始化,則可以使用SECURE FORMAT功能,至於韌體更新的話,若使用一切正常,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則不一定要進行韌體更新,避免更新過程之中,萬一出現斷電,或者系統不穩,導致韌體更新錯誤,有可能會造成無法存取固態硬碟,出現資料人間蒸發的狀況。至於,Plextool v1.1.5內建的PlexTurbo 1.0,這邊則是進行舊版的效能交叉測試,提供效能數據的比對,建議玩家安裝最新版,以取得最新的Plextool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相容性與優化效能。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030MB/Sec,寫入速度:3515MB/Sec。測試結果,整個讀寫效能呈現大幅度的成長。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457.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47.6MB/Sec。這個測試結果,無法感受到效能的提升。 AJA System Test的話,DVCProHD 720p 1.0GB效能測試,只有讀取明顯變快,2048x1556 10-bit RGB 1.0GB效能測試,讀取與寫入都明顯變快。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17752.35。整體來說,只有讀取的速度,有明顯的效能提昇。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186.22MB/Sec,寫入速度:2522.12MB/Sec,總分達到了13124分。所有的測試結果,皆呈現效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990.391MB/Sec,寫入速度:482.416MB/Sec。整個測試結果,只有讀取的成績,有大幅提昇。 從Transfer Size設定為8192.0,讀取速度為3570.323MB/Sec,寫入速度為2751.463MB/Sec。整個測試結果,PlexTurbo 1.0有效能的提升讀寫效能。 這邊安裝Plextool v1.1.6,啟動PlexTurbo 2.0,瞭解實際效能變化,進行效能的交叉比對。值得注意的是,PlexTurbo 2.0之後版本,也能安裝獨立的加速軟體,更新版持續推出之中,目前最新版為2.2。截稿完成之後,目前已經推出了最新的Plextool v1.1.7,內建PlexTurbo 2.2。 這邊安裝Plextool v1.1.6,為PlexTurbo 2.0。由於提昇對於記憶體的快取容量,因此,理論上,PlexTurbo 2.0可以比PlexTurbo 1.0,還要能得到更快的存取速度。 AJA System Test的話,PlexTurbo 2.0,明顯比PlexTurbo 1.0還要更快!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7069.88。PlexTurbo 2.0的威力,明顯的展現出來。 在AS SSD Benchmark,PlexTurbo 2.0所帶來的存取效能提昇,非常的明顯。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6115.727MB/Sec,寫入速度:479.528MB/Sec。效能上面,並沒有很大的改變。 PlexTurbo 2.0,對於這個測試軟體,也是有明顯的讀寫效能提昇。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M6 PRO SSD 256GB,看到PLEXTOR的用心,內外兼具,不僅外包裝盒質感很好,固態硬碟性能也不錯。 PLEXTOR M6 PRO SSD的話,市場價格蠻硬的,台北光華商場原價屋含稅報價,256GB:2,599元(PX-256M6Pro)、512GB:8,499元(PX-512M6Pro)與1TB:14,990元(PX-1TM6Pro)。 現在,若要購買一顆有用心的固態硬碟。若從品牌、機種、介面、效能、價格、用料、質感、軟體與服務各方面來看,要挑選一顆進階級SATA 6Gb/s介面SSD,很肯定的,PLEXTOR M6 PRO SSD絕對是優質的選擇。從PLEXTOR品牌對於儲存的專注,先前只做光碟機、燒錄器,現在只做固態硬碟,嚴選用料,選擇比較牢靠的控制器與快閃記憶體,自主研發韌體、應用程式與加速程式,相對的,在效能上也有較亮麗的表現,就連固態硬碟本體與外包裝,都非常講究,連產品的質感都不馬虎,還額外附贈NTI ECHO系統轉移軟體,以及NTI Backupip Now EZ備份軟體,加上嚴格的品質管制,產品出貨不是抽檢,採用的是全檢,確保新品都是可以過電工作,減少新品不良狀況的發生,提昇客戶的信賴。售後服務上面,PLEXTOR除了維修到府收送,提供完全免費的服務到家,PLEXTOR還有專屬的服務專線:(03)612-5203,專屬的SSD服務信箱:SSD.Support@goplextor.com,專屬的ODD服務信箱:ODD.Support@goplextor.com。 加上完整的固態硬碟產品線,主力新一代產品線,進階級產品有M6e Black Edition PCIe SSD、M6 PRO SSD,入門級產品線則有M6S SSD,mSATA產品則有M6M SSD,M.2產品線則有M6G SSD與M6e SSD,不管是要便宜的入門款,效能較好的進階款,到了玩家級的PCIe SSD,多樣化的產品,不同市場定位的價格,充分滿足不同的需求。加上對於自身品牌的堅持,韌體、應用程式、加速程式不斷的更新,追求更好的效能,更全面的相容性。PLEXTOR的用心,值得肯定!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M6 PRO SSD 256GB之後,讓我們看到了PLEXTOR對於固態硬碟的用心,優異的效能表現,加上完整的售後服務,相當值得信賴,無疑的這是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
如果房價也能像SSD的趨勢一樣,行情持續探底,相信國人應該都會很開心才是。隨著SSD需求持續成長,與各家廠商相繼投入的情況下,市場自然很快速地轉變成一片紅海,各容量的SSD行情都有持續在下滑(最近剛推出的TB級SSD產品除外),快閃記憶體顆粒製成進步、價格下跌等等是主要原因,而價格最親民的,仍以128GB為主。當市場演變成價格戰、殺價競爭成為廠商最佳武器時,就是消費者進場的最佳時機。 ezlink原名群聯科技,為了更貼近品牌印象,最近則是更名成意先科技。一直以來,該公司的產品都是以漂亮的價格、不錯的效能表現,以及產品遇到問題都可免費換新的保固服務,在玩家間被稱為價格/效能比最高的SSD產品。這次我們要測試的Panzer IV-H 128GB SSD(以下簡稱Panzer IV-H)屬於ezlink SSD系列產品中的旗艦款,控制器使用的是在國外媒體中擁有好評的Jmicron(智微科技)JMF667H,快閃記憶體則是採用24奈米製程的TOSHIBA THS8TE69D2HBA89 MLC顆粒。至於存取速度方面,官方網站上公佈的數據,讀取速度可達500MB/s、4K IOPS可達70000以上,根據我們實際測試,的確也都能達到這樣的水準,在某些測試項目上甚至還超過,加上JMF667H已經應用在市場上有一段時間,品質部分不用太擔心。同時,ezlink還為這款產品提供了5年換新服務,讓玩家更多了一層保障。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意先科技這次又創造了新的奇蹟,五年保固態硬碟,這次殺到了新低記錄,最新的報價:1,399元。以這樣的價格來說,真的是相當超值!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十九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以往,SSD的速度總讓人心動,但一看到價格就讓人心痛;現在隨著128GB SSD價格不斷跳水,玩家可以選擇SSD+HDD的組合,把作業系統、應用程式、遊戲裝在SSD上當作系統碟,然後把資料儲存在HDD上當作資料碟,這樣就能得到SSD的快速,同時又能取得HDD的大容量。而之前Intel將旗下SSD產品保固提升到5年之舉,讓許多廠商決定跟隨其腳步推出相同年限的服務來搶市佔率;不過隨著低價SSD時代來臨,讓許多原廠、代理商決定退回原來的3年保固,甚至改用較便宜的NAND Flash顆粒、省略外接快取記憶體等Cost Down的方法。而ezlink繼續堅持台灣生產製造、提供5年換新保固,並提供更優惠的價格給玩家,深根台灣市場意謂濃厚。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 廠商名稱:ezlink - 意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群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56-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KLEVV CRAS C71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固態硬碟!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